以下文章來源于:氨基觀察,文/黃愷
支持中國創(chuàng)新藥發(fā)展,海外biotech是認真的。
最勵志的故事,莫過于Summit。去年12月份,這家市值1.5億美金的公司,與康方生物達成了50億美金的產(chǎn)品引進合作。
時隔2個月,勵志故事再現(xiàn)。
日前,市值2000萬美金、賬上現(xiàn)金余額6000萬美金的Corbus,與石藥集團達成了總金額6.925億美元的管線引進工作。
無論如何,這些海外藥企,為了支持中國創(chuàng)新藥發(fā)展甘愿掏空錢包,精神令人感動。
那么,這些“蛇吞象”案例背后,未來將會發(fā)生怎樣的精彩故事呢?
/ 01 /
海外Biotech“蛇吞象”
創(chuàng)新藥九死一生,一旦臨床失敗,市場難免用腳投票。在美股市場,因為核心管線失敗,導致股價崩盤的biotech屢見不鮮。
對于這些biotech來說,只有兩條路可選,原地解散或者絕地反擊。所謂反擊,即想辦法開啟下一輪創(chuàng)新賭局。于是,我們看到了這些“蛇吞象”案例。
最近的大熱門事件,莫過于康方生物50億美元的BD交易。
去年12月6日,康方生物宣布與美股上市公司Summit達成合作,后者以首付款為5億美金、總金額最高達50億美元,引進了康方生物在研藥物PD-1/VEGF雙抗AK112。
50億美元,一舉成為國內(nèi)創(chuàng)新藥license out的天花板。這一消息,也瞬間引爆生物科技板塊。但在肯定的同時,市場熱議的點還在于,Summit有沒有能力完成這筆交易?
翻開Summit三季報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截至2022年9月底,公司賬上僅有現(xiàn)金1.2億美元。而在公布合作之前,Summit市值不過1.5億美元。Summit引進AK112,無疑是小蛇吞大象。
無獨有偶,日前石藥集團Nectin-4 ADC藥物SYS6002的“出?!保质且淮魏M鈈iotech以小博大的例子。
根據(jù)協(xié)議,海外biotech Corbus將引進SYS6002在美國、歐盟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冰島、列士敦士登、挪威以及瑞士的權益。
為此,Corbus需要付出的總代價為6.925億美元,首付款為750萬美元。
雖然Corbus是一家上市公司,但最新股價只有0.16美元,市值2000萬美元;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,Corbus賬上總現(xiàn)金余額為6622萬美金。
就Corbus的體量,其給予石藥集團首付款沒有問題,但要想推進SYS6002后續(xù)的臨床,未嘗沒有壓力,更不用說后續(xù)1.3億美元的里程碑款。
很顯然,這又是一例經(jīng)典的“蛇吞象”案例。
對于這些biotech來說,若真正推進引進產(chǎn)品的臨床工作,意味著又一場“豪賭”的開始。
那么問題來了,錢從哪來?
/ 02 /
資金來自何方?
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,沒錢是萬萬不能的。
但這些打算再賭一把的biotech大多已經(jīng)歷了“失敗”,這種情況下,再融資對于它們來說或許只是烏托邦。
就拿Summit來說,作為一家2003年成立的公司,曾致力于開發(fā)針對艱難梭菌的新型抗生素,但臨床進展不順利,很長時間一直徘徊在生死邊緣。
這也導致了Summit股價的長期低迷。2022年8月,實控人Duggan的出資,Summit才完成了1億美元增發(fā)融資,得以續(xù)存。
Corbus 更是如此。Corbus股價低迷的原因在于,其唯一進入三期的產(chǎn)品Lenabasum已經(jīng)宣告失敗,而剩余管線大部分處于臨床前階段。
從目前來看,Corbus引進的SYS6002,也不是股價的救命稻草。雖然安斯泰來和Seagen已經(jīng)證明了該靶點的可成藥性和商業(yè)化前景,但SYS6002尚處在臨床Ⅰ期階段。
處于臨床早期階段的SYS6002,很難能成為Corbus的價值催化器。畢竟,即便是50億美金引進更為后期階段的AK112的Summit,股價雖有所上漲,但最新市值依然只有5億美金。
對于它們來說,或許要通過舉債才能推進相應的合作。Summit的思路是通過高息貸款的方式從大股東方面借款,再通過AK112在資本市場融資完成資金置換。
目前,康方生物已收到該合作第一期首付款3億美元,包括2.749億美元現(xiàn)金及等值于2510萬美元的Summit公司股票。
Corbus尚未披露后續(xù)臨床以及里程碑款來源,但就其資產(chǎn)現(xiàn)狀來看,大概率也需要舉債。
只是不知道,華爾街是否愿意陪它們再賭一把。
/ 03 /
一場雙向奔赴
對于海外biotech來說,選擇“豪賭”也可以理解。畢竟,中國創(chuàng)新藥崛起是不可忽視的事實,賭一把萬一能淘到金子呢?
而對于國內(nèi)藥企來說,也有著強烈的出海意愿,即便來者只是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小藥企,臨床推進能力及后續(xù)的商業(yè)化能力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。
因為在這一輪license out浪潮下,BD能力成為市場認可藥企價值的關鍵因素。巨額數(shù)字不斷刺激著投資者們敏感的神經(jīng),與之一同來的,是這些公司不斷走高的股價。
需求完美契合,雙方的合作也在所難免。而這些蛇吞象的合作案例,后續(xù)成功推進也未嘗不可。雖然買方是小biotech,參與操盤的選手實力也并未必太弱。
比如,Summit的實際控制人Duggan,曾主導了重磅產(chǎn)品Ibrutinib的授權合作;Corbus的CSO Rachael Brake博士,此前則在武田制藥任職,擔任過副總裁兼腫瘤學全球項目負責人。
當然了,在創(chuàng)新藥世界,最大的確定性莫過于不確定性。即便有大佬坐鎮(zhèn),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。畢竟,九死一生才是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的真實面目。
就算是百時美施貴寶、吉利德等大藥廠“買買買”,坐擁頂級資源與戰(zhàn)略眼光,依然存在“打眼”的可能,更不用說這些小biotech,并且是有過失利經(jīng)歷的選手。
在任何時候,對待那些BD交易,我們需要以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。